2024年04月25日   05 : 17 注册|登录

李涛:以供给侧改革助推我市养老产业发展

编辑: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发布于:2020-02-27 13:18
阅读:203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这为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下,应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侧”变化为宗旨,采取优化产业布局、降低投入成本、补齐发展短板等方式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银发经济”机遇,将老龄化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优化产业布局,减少无效供给

  养老产业不能简单地归类于某一单个产业,它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延伸的、连接了各个方面的产业,需要发展成为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我市的养老产业在供给层次上的布局基本呈现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过于昂贵、中端供给相对不足的分布情况,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不完整。相对于老年人丰富多样的需求,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于集中,终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的产业建设集中在基本生活照料等产业链下游的养老服务端,诸多的无效供给导致养老服务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出来。

  对此,应从降低空置率和完善相关产业链条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有效减少无效供给。首先要降低空置率,重点是要纠正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政策和机制,引导新的资源配置向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流动,同时还要尽快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提高效率。应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分类,向专业化养老机构转型,积极发展社区养老,同时要适当限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端养老机构,严格禁止房地产企业假借建设养老机构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重点支持和鼓励面向社会大多数老人的中低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其次要完善相关产业链条,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提前规划,促使“衣食住行医”这几大产业布局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培育养老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二、转变发展模式,降低投入成本

  养老产业从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市场大利润小”行业,采取多种措施降成本是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降成本的关键则应有效化解养老项目的综合建设成本。

  一是适时推进“公建民营”的经营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我市现有养老机构很大一部分成本为建设成本,如果能够按照“管办分离”的发展思路,由政府出资,招标引入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经办和运营,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则可以大幅度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成本和政府的管理维护成本。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租用废弃的社区活动中心、养老院、农村助老院、学校、厂房等,进行改扩建以降低建设成本。二是鼓励选择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养老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从投资角度而言,兼具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多功能融合的大机构、大基地的养老项目,在投资和运营上较为集中,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关注,然而在现阶段我市社会条件下,大机构、大基地的养老项目由于过高的运营成本,致使收费水平大都高于普通养老群体的支付水平,往往不被老年人青睐。这就需要鼓励社会资本转变大机构、大基地养老的集聚发展思路,按照分散就近化原则,与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养老机构小型化、网络化、便捷化、精致化的“普惠养老”道路,既可降低维护成本,又可获取规模收益,最终得到老年人的欢迎。三是发挥政府的培育引导作用,降低政策成本。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处于起步培育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引导养老市场发展。要着力解决政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逐步给予民营养老机构、养老企业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的税费优惠、资金补助待遇,配套完善市、县两级的具体资金扶持政策,使专项财政资金和各类配套资金能够真正补贴到位。 

  三、补齐发展短板,满足核心需求

  一是聚焦细分市场,发展专业性养老机构。未来的养老趋势属于合理分工、协同作战、分享共赢的时代,而目前我市对养老群体的服务需求缺乏市场细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多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养老服务的内容、项目一般都集中于生活照料等基本生活护理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医疗服务和面对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服务等刚性养老需求未能及时向市场提供。养老机构必须解决形式单一、功能雷同的问题,应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差异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各种老年人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发展“医养结合型”和“护理型”等专业性养老机构,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专科”型养老机构。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夯实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类专业型人才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专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不仅需要完善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养老服务专业,给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正确的导向,还要推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养老服务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逐步建立以专业人才、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志愿者、老年人家庭照料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体系。三是积极发展社区养老,实现“不离家的社会养老”。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具备“亲情性”和“家庭性”的特点,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注资入股、租赁等方式,依托小微型机构,开展大社区养老服务,并逐步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借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内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家庭、个人等各服务主体所掌握的资源,使得养老服务责任依托社区实现从家庭向社会的逐步过渡。社区养老既有利于克服传统意义上家庭养老内容单一及非专业化的局限,又可以解决机构养老方式亲情不足以及收费过高等问题。这种思路,既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经验,又适合我们的养老文化传统,是深化我市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