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老龄人口大省,老龄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河南养老产业如何补齐“短板”?养老企业如何创新发展?11月28日至29日,由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养老产业企业家中原高峰论坛(2020)”在郑州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养老领域权威专家、养老产业企业家齐聚一堂,为河南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老龄产业今后发展趋势是从外延式数量速度发展转向技术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介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在经历了2013年~2020年的跨越发展阶段后,将经历2021年~2025年的调整发展阶段和2026年~2035年的成熟定型阶段。
吴玉韶表示,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发展机遇,“围绕满足新时代老年人需求的老龄健康服务业、老龄文化服务业、智慧养老服务业、宜居环境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将发展起来。”
郑州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当前河南养老服务供给主要局限于基本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项目少、服务层次较低,中高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今后应加快从相对单一的‘生活必需型’向‘参与型、发展型、享乐型’转变。”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没有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国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表示,“十四五”时期需重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通过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集体经济支持和社会组织参与等,适当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鼓励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于建伟认为,“我们很难把两亿多老人的养老服务都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让健全的老人为失能老人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南阳、驻马店采取“一村一建”或“联村共建”等形式,建设村级幸福大院;武陟县动员社会力量,建设村级慈善幸福院;新县打造“三留守”服务中心,动员留守妇女加入孝心护理员队伍,既照料留守老人,又关爱留守儿童……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业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各类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加快健康养老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养老服务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河南乃至全国养老行业存在一个瓶颈问题:从业人员待遇低、社会认同度不够,人才流失率较高,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亟需加快健康养老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介绍,日本、英国等国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时,都特别重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加大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医疗卫生人员、医疗辅助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要根据老年人需求设立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老年健康评估师和老年照护规划师等新型职业,更好地服务老年人。”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康养产业。“康业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在于人才。”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委会委员乌丹星表示,企业只有把80后90后培养成康养产业职业经理人,沉淀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才能得到老年人的认可,最终赢得市场。
据悉,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变革中的养老企业发展之路”为主题,汇聚国内养老产业领军力量,围绕最新产业政策、项目投融资、医养老合实践、老年建筑设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新技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来源:河南日报 中国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