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重阳节前夕,记者实地走访,探寻各地养老服务的新探索,解锁守护“夕阳红”的幸福密码。
-
郑州:大数据帮忙老年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10月11日,家住郑州市管城区平等街社区的谢阿姨刚刚吃过早饭,就接到了平等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打来的视频电话。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谢阿姨的体温、血压、血糖等指标,并询问今天是否需要上门提供相关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王欣告诉记者,这样的视频电话每天早晚各呼叫一次。这是中心工作人员的一个日常场景,也是郑州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
走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屏幕上,社区居民年龄分布情况、独居老人情况、为老人服务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旁边,还展示着语音呼叫、水位探测、防跌倒报警等多种居家养老智能服务设备。
“我们在老人家里的卫生间等重点空间安装防跌倒装置,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摔倒、滞留和长时间无人移动等异常状态进行有效识别,不通过摄像头监控,安全看护的同时,既保护了老人的隐私,又提升了老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感。”王欣说。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对老年人的看护和照料,同时通过建立和管理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与当地120急救平台合作,做到急救前移。
目前,郑州市多个社区正在试点探索居家智慧养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依托社区养老中心建设,通过大数据帮忙,让老年人的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洛阳:“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幸福一刻不停
“唱歌、跳舞、下棋、健身……每天和朋友们一起到‘乐养居’休闲娱乐,大家有说有笑,心情特别好。”今年70岁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在“乐养居”里,她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
走进“乐养居”老城区北大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棋牌室、歌舞活动室、书画室一应俱全,中心还有理疗设备,腰酸背痛等小毛病发作时,大家会来这里做理疗按摩。
记者从洛阳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洛阳市为提升城镇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在城镇社区推行的一项民生工程。通过统一名称标识、建设规范、服务内容、功能布局、考核评定,高标准建设集生活服务、康复娱乐、短期托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家门口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目前,我们全市已建成了151个‘乐养居’,数以万计的老人在这里享受到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巡护等贴心的服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全市‘乐养居’将达300个以上,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功能全覆盖,通过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老人幸福一刻不停。”
开封:长期护理保险助力给老人和子女“减负”
“母亲年纪大了,前年还摔伤了腰,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最小的妹妹也60多岁了,大家都感到越来越吃力。”提起前些年照顾母亲的日子,开封的马女士感慨道。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家里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虽然尽全力照顾,但由于不专业,老人生活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因年老体弱多病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2020年9月10日下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封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
开封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何红煊向记者介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大量调研精算的基础上,开封市创新构建了契合市情、多元筹资、规范认定、待遇合理、社商合作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参保人员根据《开封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可享受32项基本生活照料类、10项医疗护理类、1项服务设施类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