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看朝阳、晚赏夕阳,细嗅泥土芳香,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是所有人梦想的晚年生活。现如今在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镇,这些已成为众多老年人的普通生活。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家住五里桥镇曹岗村的五保贫困户王书林,每天坐在轮椅上,在侄儿、侄媳妇的轮流陪伴下安度晚年。据该村村干部介绍,王书林今年81岁,父亲是抗美援朝时牺牲的一名烈士,因父亲早逝家境贫穷,终身未娶。20年前王书林因意外腰骨摔断,下肢瘫痪,多年来,一直靠兄长和侄儿、侄媳照顾。2016年王书林被评定为建档立卡五保贫困户,镇村多次请他入住敬老院,但习惯了山村生活的王书林不舍得离开家,而王书林的兄长和侄儿、侄媳妇也不愿帮衬自家大半辈子的二爹离家入住敬老院。
采访中王书林的侄媳妇孙彦苏告诉记者:“做人要讲良心,我们家过去很穷,我二爹一辈子出了不少力,受了不少罪,老了又偏瘫,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要把老人伺候得更好,让他享受天伦之乐。”
记者采访了解,在五里桥镇,像王书林一样,在家享受亲情供养的五保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全镇共计有60多家。
该镇杨岗村五保户王春山,也是个非常恋家的老人。他说:“我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呆在家里,和侄媳妇一家在一起吃饭,我们就住隔壁,有事情能叫得应,侄媳妇给我洗衣服、打扫卫生;我腿疼,跑不了路,买药、取钱都是侄媳妇给我办,我睡觉打呼噜,去敬老院会影响到别人。”从老人开心的模样,可以看出老人在家是多么幸福。
为提高脱贫质量,保证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依,五里桥镇在对本镇敬老院提档升级、全部按照宾馆式和医养结合式打造的同时,积极和静安医院、智慧养老中心和医养结合中心对接,把无近亲属照顾的孤寡老人全部请到敬老院入住,把贫困家庭中的精神病人送到静安医院免费治疗;把半失能人员免费送到智慧养老中心供养;把全失能人员由政府埋单送到医养中心供养。
其中,对确实恋家不愿集中入住的特困老人,严加核查,按照“一有两同四保障”的条件,对确实达到“有管护能力的人员照料,与照料人饮食相同、居住相同,供养人员保暖、保医、保四季有换洗衣服、保必需日常开支”等“一有两同四保障”条件的贫困老人,才可进行分散托管,也就是亲情供养。这种“四集中一分散”的托管模式,非常亲民地照顾了各种特困老人和贫困家庭的病残人员,彻底减轻了贫困群众家庭负担,避免了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助力了脱贫质量的再提升。
该镇白鹤湾村贫困户赵秀停,丈夫去世的早,她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随着年纪的增大,赵秀停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脑部萎缩智力出现问题。儿子王铁大学毕业后留在浙江工作,春节回来,他婉言谢绝了帮扶干部邀请他送母亲到敬老院入住的建议,并说服舅舅把妈妈送到舅舅家附近的一家私人养老机构,并交足了费用。
王铁说:“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资助,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拿到了高薪,再不能把儿子的责任转嫁给政府。我现在暂时把妈妈托付给舅舅附近家的养老院,既减轻舅舅负担又便于他们姐弟能够时常见面,等我在浙江买了住房,我就把妈妈接过去一起生活。”